据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总产达547.4亿斤,增量全国第一。
山东夏粮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这不仅凸显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担当,更是对“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殷切嘱托的铿锵作答。
山东以全国第二的夏粮播种面积贡献了第一的单产与增量,这绝非偶然。其核心密码,在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发力形成的“良方”。
山东有“良方”,首在良田良种筑牢根基。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比全国平均高出0.3等,为丰收打下坚实物理基础。良种更是核心竞争力——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品种中,山东独占四席。依托国家小麦重大品种研发推广一体化试点,新增良种推广面积超200万亩。这如同为齐鲁粮仓配备了最精密的“芯片”,让土地能焕发最大潜能。
山东有“良方”,重在良机良法解锁潜能。当“北斗导航+”赋能智能农机,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播种机与大喂入量收割机纵横田野,夏收机损率被牢牢控制在0.7%左右。这背后是精量播种机数量一年激增453%的硬核支撑。良法亦不遑多让:73.1%的麦田采用宽幅精播等高产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面积猛增31%,“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科技之光穿透泥土,将“望天收”的被动转化为精准调控的主动。
山东有“良方”,成在良制协同形成合力。从6个省级单产提升引领区,到千余个市县级示范片,形成“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强大矩阵。1.8万名农技人员组成的“万人下乡”队伍,将“田间课堂”开到地头,把“五步走”增粮举措落到实处。多部门联动织就防灾减灾安全网,春灌引水39.3亿立方米、人工增雨约2.27亿吨;526家应急救灾中心与千余支应急作业队,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更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78.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0%以上的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率,托住种粮人的心。
“良方”是山东端牢中国饭碗的“金钥匙”,更是迈向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硬支撑。
这份答卷,证明了“藏粮有方”是端牢中国饭碗可靠的路径依赖。以系统性思维推进“良方”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金扁担”稳稳挑起粮食安全的千钧重担,中国碗里的中国粮,将热气腾腾、满溢麦香。
(大众新闻记者 许金星)
配资平台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