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雪梅《跨学科学习》一书学习体会之五
图片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尽管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但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时,仍需遵循一定的流程或规则,以确保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学习流程需要关注的要素
确定跨学科主题:基于学生的兴趣、社会需求或一个真实的问题,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构建跨学科学习的学习单元。这样一个单元也称之为“微课程”。
案例:从真实的事例中引入跨学科主题。
护珠斜塔是位于上海松江区的一座斜塔,倾斜度达6.22度,超过比萨斜塔1度多。这座塔是何时修建的,修建塔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倾斜,倾斜的程度是稳定性增大的,还是在逐渐加速?按照目前的状况,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如果要对其进行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就是一次很有趣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案例:从学科学习中引入跨学科主题。
对北京的城市建设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对其轴对称的建筑风格印象深刻。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八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轴对称”单元设计,可以以此为跨学科主题设计的着力点。比如说以“北京城的轴对称理念”为主题设计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
图片
明确学习目标:跨学科学习作为一个学习单元,应该有统领该单元的大概念(跨学科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大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单元学习的核心目标。就拿“北京城的轴对称理念”来说,其大概念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呈现,即“结构与功能”中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互相解释”。
大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去理解通常是很困难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感悟。设计的学习任务,要融合相关学科的概念和规律,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要融合跨学科的技能和方法,要融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些都是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该关注的,以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落实到位。
在《跨学科学习》一书中,夏雪梅博士对目标的类型,目标的层级结构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她还特别提醒大家,一个跨学科案例不一定要涵盖所有的目标类型,要根据跨学科主题的特点,灵活把握。
选择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关键在于提出一个真实且复杂的问题,该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样一个跨学科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的驱动型问题,这些驱动型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此前所讨论的载体。比如说关于护珠斜塔这个跨学科主题,就可以设计如下驱动性问题:
以主题为载体——塔身倾斜是历史建筑遇到的共同难题。
以问题为载体——如何从地理、建筑结构、数学等核心概念出发分析护珠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
以项目为载体——制作一个实物模型和数字模型,模拟护珠斜塔倾斜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保护斜塔不再倾斜的建议和措施。
以成果为载体——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保护护珠斜塔倾斜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开发利用斜塔旅游资源为斜塔保护募集资金的方案。
图片
构建概念群:选择与驱动性问题(载体)相关的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跨学科的技能和方法,在大概念的统领下形成概念群,该概念群将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基础。
设计学习活动:围绕概念群设计问题链,体现出思维层级由低到高、知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能力要求从学科技能走向跨学科技能等特点。根据这一问题链,设计包括探究、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符合学习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明确每个学科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贡献,确保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围绕大概念进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如研究员、设计师、分析师等,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多学科知识。
资源准备和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包括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线资源、实验室设备、制作工具等,以支持他们的学习过程;预先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相关的学习支架支持学习顺利开展学习;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单元,并分配给学生或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贡献。
图片
夏雪梅博士在《研究性学习》一书中,将上述设计的流程简化为四个步骤,并将其作为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设计框架,更加简洁明了。这其中,框架中的前三个步骤和本文设计流程的前三点是一致的;本文中,构建概念群、设计学习活动、资源准备和学习支持这三点,就是夏博士书中设计框架的第四个步骤——设计具体学习任务。
新课程特别重视协商式评价,指的是从跨学科主题设计开始,就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合流程的设计之中,这是提高学习参与度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图片
目标是关键
在学习流程或学习框架的设计中,目标是关键。目标是学习活动的主宰,它决定了学习活动从哪开始,学习活动如何推进,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活动是否达成预期成效的标准。老师们要改变过去找到一个跨学科的内容就很兴奋地让学生去实践的做法,要认真审视你所设计的跨学科主题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从实施的角度判断这些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把目标这事情想通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质量就会得到好的保障。
案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这是一个以主题为载体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期望学生通过生物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的整合学习,获得有关水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在实践行动中践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根据夏雪梅博士在书中的介绍,跨学科学习有三个层级的学习目标,分别是知识型、实践型和概念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核心目标聚集在其中的一个层面上,有针对性开展学习活动。
知识型目标:理解水循环的主要阶段,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实践型目标: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绘制本地的水资源分布图;能够分析不同社区对水资源管理的看法和需求,提出基于社会学视角的改进建议,或设计一个旨在提高本地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社区项目。
概念型目标:通过综述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反思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问题。
我这里的目标表述还是非常粗旷的,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有关目标的分项表述以及综合表述的具体案例,夏雪梅博士在书中有具体的案例,请大家参照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平台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